您当前所在位置:主页 > 工作动态 > 文明创建

清明民俗

发布时间:2019-06-23|栏目:文明创建|浏览次数:443

  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,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。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,清明 一到,气温升高,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,故有“清明前后,种瓜种豆”、“植树造林,莫过清明” 的农谚。后来,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,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,渐渐的,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,而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,也变成为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,清明之日不动烟火,只吃凉的食品。   关于寒食,有一个关于晋文公与介子推的传说,相传春秋战国时代,晋献公的妃子骊姬为了让自己的儿 子奚齐继位,就设毒计谋害太子申生,申生被逼自杀。申生的弟弟重耳,为了躲避祸害,流亡出走。在流亡期间,重耳受尽了屈辱。原来跟着他一道出奔的臣子,大多陆陆续续地各奔出路去了。只剩下少数几个忠心耿耿的人,一直追随着他。其中一人叫介子推。    >>看更过清明传说  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,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,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。扫墓俗称上坟,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。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。   按照旧的习俗,扫墓时,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,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,再将纸钱焚化,为坟墓培上新土,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,然后叩头行礼祭拜,最后吃掉酒食回家。唐代诗人杜牧的诗《清明》:“清明时节雨纷纷,路上行人欲断魂。借问酒家何处有?牧童遥指杏花村。 ”写出了清明节的特殊气氛。>>详细 踏青   踏青,又叫春游、探春、寻春。于花草返青的春季,结伴到郊外原野远足踏青,并进行各种游戏以及蹴鞠、荡秋千、放风筝等活动。中国的踏青习俗由来已久,传说远在先秦时已形成,也有说始于魏晋。据 《晋书》记载:每年春天,人们都要结伴到郊外游春赏景,至唐宋尤盛。据《旧唐书》记载:“大历二年二月壬午,幸昆明池踏青。”可见,踏青春游的习俗早已流行。到了宋代,踏青之风盛行。>>详细每逢清明时节,人们都喜爱放风筝。过去,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,便剪断牵线,据说这样能除病 消灾,给自己带来好运。  鞠是一种皮球,球皮用皮革做成,球内用毛塞紧。蹴鞠,就是用足去踢球。这是古代清明节时人们喜爱的一种游戏。  荡秋千是我国古代清明节习俗。秋千,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。它的历史很古老,最早叫千秋,后为了避忌讳,改为秋千。  古代清明盛行斗鸡游戏,我国最早的斗鸡记录,见于《左传》。到了唐代,斗鸡成风,不仅是民间斗鸡,连皇上也参加斗鸡。>>更多习俗  清明时节,江南一带有吃青团子的风俗习惯。青团子油绿如玉,糯韧绵软,清香扑鼻,吃起来甜而不腻。  我国南北各地清明节有吃馓子的食俗。“馓子”为一油炸食品,香脆精美,古时叫“寒具”。  四川成都一带有以炒米作团,用线穿之,或大或小,各色点染,名曰“欢喜团”。欢喜庵'前欢喜团,春郊买食百忧宽。  清明果形状有些像饺子,但味却截然不同。清明果的皮是一种叫艾叶的植物做成的,可爱极了。  清明时节,正是采食螺蛳的最佳时令,因这个时节螺蛳还未繁殖,最为丰满、肥美,故有“清明螺,抵只鹅”之说。  陈元靓的《岁时广记》卷十五引《零陵总记》记载了另一种寒食节食品“青精饭”:杨桐叶、细冬青,临水生居人遇寒食采其叶染饭。  枣糕又叫“子推饼”,北方一些地方用酵糟发面,夹枣蒸食。他们还习惯将枣饼制成飞燕形,用柳条串起挂在门上,可以冷食。  宋朝的清明节,除了街市上所卖的稠饧、麦糕、乳酪、乳饼等现成的食品之外,人家也自制一种燕 子形的面食,称为“枣锢飞燕”。  福州特制的“菠菠粿”,也叫“清明粿”。是福州特有的清明节供品,是用菠菠菜压榨成汁,渗入米浆内揉成粿皮,内馅捏制而成的。  每到清明时节,泉州人有吃“润饼菜”的食俗。据说,这是古时寒食节食俗之遗风。“润饼菜”的正名应该是春饼。>>更多清明美食   中国有25个民族过清明节,虽然各地习俗不尽相同,但扫墓祭祖、踏青郊游是基本主题。受汉族文化的影响,中国24个少数民族,也都有过清明节的习俗。另外,不同地区的人们过清明节的习俗也各不相同,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。江苏   安徽   浙江   河北   山东湖南   山西   河南   陕西   四川广西   江西   广东   福建   台湾>>更多

 

标签:全部

芜湖市急救中心 版权所有 2010-2022  ICP备案:皖ICP备12013161号-3
行政联系电话:0553-3887547 业务联系电话:0553-120 投诉举报电话:0553-3865533 邮编:241000
地址:芜湖市鸠江区赤铸山东路与徽州路交叉口处
网站地图 

网站建设芜湖市锦峰网络科技有限公司

皖公网安备 34020702000234号